鋁型材電泳涂裝生產(chǎn)線工程設(shè)計計算基礎(chǔ)
鋁型材電泳涂裝生產(chǎn)線工程設(shè)計計算基礎(chǔ)
A. 涂裝設(shè)備的依據(jù)
(1)采用設(shè)備的類型;
(2)最大生產(chǎn)率,按涂裝面積計算,m2·hˉ1;按質(zhì)量計算,kg·hˉ1;
(3)鋁型材最大外形尺寸,包括長度(吊車移動方向)、寬度和高度,mm;
(4)最大掛件涂裝面積,m2;
(5)處理鋁型材的工藝條件,電泳涂料液體材料、電泳處理時間,min;槽液工作溫度,℃;
(6)吊車移動速度,m·minˉ1;
(7)冷卻介質(zhì)的工作溫度,℃;
(8)車間溫度,℃
B.工藝槽體有效尺寸的計算
L=l?+2l?
(1)臥式吊掛槽體長度的計算:
式中L---槽體長度,mm;
l?--鋁型材最大長度,mm;
l?---型材離槽體端頭距離,mm;l?一般取400-600mm;
(2)臥式吊掛槽體寬度的計算:
1)電泳槽體寬度按下式進(jìn)行計算:
B=b+2b?+2b?
式中 B---臥式吊掛槽體截面寬度,mm;
b----鋁型材的最大寬度(含垂直導(dǎo)電桿寬度),mm;兩排型材同時通電時,b通常取600-700mm;
b?---鋁型材現(xiàn)側(cè)邊極板的距離,mm;一般取150-300mm。
b?---槽壁與側(cè)邊極板的距離,一般取200-300mm。
2)純水洗槽體寬度按下式進(jìn)行計算:
B=mb+nb?+2b4
式中 B---臥式吊掛槽體截面寬度,mm;
b---型材的最大寬度(含垂直導(dǎo)電桿寬度),mm;
m---可放型材最多排數(shù);
b?---側(cè)邊加熱冷卻管道寬度,mm;單側(cè)n=1,雙側(cè)n=2;當(dāng)不設(shè)置管道或夾層時,n=0;
b4---槽壁與鋁型材的距離,一般取200-300mm。
(3)臥式吊掛槽體高度的計算:
H=h+h?+h?+h?+δ
式中 H---臥式吊掛槽體截面高度,mm;
h---上掛型材的最大高度,mm;
h?---上掛型材頂部至槽液液面的距離,一般取100-200mm;
h?---上掛鋁型材底部至槽底距離,一般取250-400mm;
h?---槽底加熱管道截面高度,mm,當(dāng)在槽底不設(shè)置管道或夾層時,h?=0;
δ---槽體頂部至槽液液面的距離,一般取200-300mm。
(4)立式吊掛槽體長度的計算:
L=l?+2l?
式中 L---槽體長度,mm;
l?---上掛型材最大排列長度,mm;
l?---上掛型材離槽體端頭距離,mm;l一般取300-600mm;
(5)立式吊掛槽體寬度的計算:
1)電泳槽體寬度按下式進(jìn)行計算:
B=b+2b?+2b?
式中 B---立式吊掛槽體截面寬度,mm;
b---鋁型材的最大寬度,mm;兩排型材同時通電時,b通常取600-800mm;
b?---型材與極板的距離,mm;一般取250-350mm。
b?---槽壁與極板的距離,一般取200-350mm。
2)純水洗槽體寬度按下式進(jìn)行計算:
B=mb+nb?+nb4
式中 B---立式吊掛槽體截面寬度,mm;
b---型材的最大寬度,mm;
m---可放鋁型材最多排數(shù);
b?---側(cè)邊加熱冷卻管道寬度,mm;單側(cè)n=1,雙側(cè)n=2;當(dāng)不設(shè)置管道或夾層時,n=0;
b4---槽壁與型材的距離,一般取200-300mm。
(6)立式吊掛槽體高度的計算:
H=h+h?+δ
式中 H---立式吊掛槽體截面高度,mm;
h ---型材的最大長度,mm;
h?---型材底部至槽底距離,mm,一般取300-450mm;
δ---槽體頂部至槽液液面的距離,mm,一般取150-250mm。
C 槽體循環(huán)計算
離心泵或混流攪拌器的總流量按下式計算:
Q=Vn
式中 Q---離心泵或混流攪拌器的總流量,m3·hˉ1;
V---電泳涂裝設(shè)備主槽的有效容積,m3;
n--- 循環(huán)次數(shù),次·hˉ1。
D 回收循環(huán)系數(shù)的計算:
UF及RO透過液用量的計算。UF、RO裝置的設(shè)計都須依據(jù)水洗二段的物質(zhì)收支平衡計算。
表6-7 鋁型材單位表面帶出液參考量
|
工作特征 |
帶出液量/mL·dmˉ2 |
工作特征 |
帶出液量/mL·dmˉ2 |
||
|
立式生產(chǎn) |
除水干凈 |
0.16 |
臥式生產(chǎn) |
除水干凈 |
0.32 |
|
除水一般 |
0.81 |
除水一般 |
1.5 |
||
|
除水不干凈 |
1.6 |
除水不干凈 |
4.1 |
||
采用UF+RO封閉清洗,可參照上述計算公式分段計算,一般UF裝置的回收率在95%;RO裝置的濃縮率在3倍左右。按上述公式計算出來的透過液量的最小基礎(chǔ)數(shù)據(jù),還須考慮水洗二段的構(gòu)造及方式(沖淋、浸泡等)、溶液揮發(fā)、排放雜質(zhì)離子廢棄量等因素,最后確定的RO(UF)設(shè)備的透過液量應(yīng)是理論計算值的1.5倍。
本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艾普斯所有,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http://www.lingifts.com






